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日治時期臺北保安宮舉辦的『戊午重修徵聯活動』


一﹒懸賞徵聯(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7(1918戊午年).2.19第四版)

〈保安宮懸賞徵聯〉保安宮建于臺北大龍峒街之東畔;南臨臺北城,北遠控屯山七星峰,東近圓山劍潭,西即大龍峒街。建築百有餘載,前後三殿,中殿祀保生大帝,後殿祀神農大帝。客歲經管理人及董事等,與一二三堡派下提唱重修,今已工事大進,爰懸賞徵撰對聯。即保生大帝對聯擬選四對,神農大帝對聯擬選五對,共九對。但要皆以保安二字冠首;又聯文一腳,最短限十字,最長限十五字。自本發表日起,限一個月內函交「臺北大龍峒保安宮重修事務所」收。其選取擬拜託有名學者數氏公同評選。第一名擬贈呈花紅十圓(保生大帝及神農大帝二聯合選),其他照所選對額(即保生大帝四對、神農大帝五對各有花紅薄贈。遠近騷人逸士、碩學巨儒諒不惜筆墨餘閒,撰為函寄也。

二﹒徵聯展限

保安宮徵聯展限〉「臺北大龍峒保安宮重修事務所」前頃以保安宮重修工事十分進行,特以保安二字冠首,悉託臺灣內外老師宿儒,撰保生大帝聯文四對,及神農大帝聯文五對,訂一個月惠寄該「事務所」彙抄送呈著名大儒選取。

過限甚久,函寄者尚寥寥,爰擬再展一個月,望海內外文人詞客,不惜筆墨餘閒略為撰述,藉以闡揚神庥而光廟宇,亦該廟之崇祀派下所感激也。

茲將『保生大帝紀錄』見諸碑記者,詳揭于後以資參考。至于『保生大帝之實紀』,則自有《晉江縣志》〈壇廟〉,及舊志《閩書》(〔明〕何喬遠撰‧福建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〔卷十二方域志「白礁」項下〕頁八至九)、《吳姓族譜》、《尚友錄》可考,希詳參之。(▲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7.4.4第四版〈記事〉前半)

三﹒參考資料一〈保生大帝紀錄,《閩書》文獻記述〉

保安宮保生大帝紀錄〉慈濟宮在晉江縣西南積善里之白礁。神姓吳名,故居于此。宋道乾二(1166)年賜額『慈濟』,明永樂間(14031424)封『保生大帝』(詳《晉江縣志》〈壇廟〉)

本同安人,生太平興國四(979)年。不茹葷,不受室,業醫濟人無貴賤,按病受藥如矢破的。或吸氣噓水以飲,雖奇疾沉疴立愈。景祐年間卒(景祐三(1036)年五月初二卒),知者肖像供奉屬虔。賊猖獗,居民詣像請命,未幾賊酋喪死,人寧居;乃創祠祀之。水旱疾疫,欵謁如響。部使以「廟額」請,賜名『慈濟』。慶元中(慶元元(1195)年)封『忠顯侯』。開禧三年(1207)亢陽為、赤地千里,獨漳泉來禱,歲以大熟。鄰郡草竊跳梁,界境上忽覩旗幟之異,遂洶懼却走。邑人以聞,加封『英惠侯』。繇是東逮莆陽、長樂、建劍;西被汀、潮以至二廣,舉知尊事,後累封『普祐真君』。

明永樂十七年(1419),文皇后患乳百藥不效,一夕夢道人牽紅絲纏乳上,炙之頓瘥。問其居止,對以某所。明遣物識之。云:有道人自言福建泉州白礁人,姓吳名,昨出試藥,今未還也。訪者既不得道人所在,更入閩求而知之。歸以報后,后大驚異;奏請勅封『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』。(舊志參《閩書》)(▲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7.4.4第四版〈記事〉後半。※此參考資料再刊於T8.10.15第五版〈保安宮徵求碑文續記〉

四﹒參考資料二〈甲第保生大帝紀錄,本島他廟碑記〉

昨報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徵聯展限,其附記〈保生大帝記錄〉係見諸碑記者。茲再就甲第所碑鎸文,續揭於後,以資參考。

〈甲第保生大帝紀錄〉帝諱夲,字華基,號雲衷,泉之同安人也。系出自延陵季子;吳亡後,子孫竄於九洲,一支分寓臨漳。九世修齋,聖父諱通,暨聖母黃氏,避亂居銀同海濱之白礁,結茅屋而居。宋太平興國己卯太平興國四(979),聖父年四十八,聖母年三十八,夢見長素真人、南陵使者、北斗星君,送紫薇帝星入懷。於三月十五日辰時降生,異香滿室,毫光燦爛。

少穎異,及長不茹葷,不娶婚。乙未中秋月,海濱有異人泛槎,邀與偕遊,到瑤池見西王母,授以醫書,及斬妖伏魔之法。返而登槎,片刻歸家。於是修真養性、采藥煉丹,以醫道救世。宅左湧泉,病者一飲輒愈。黃醫官、程真人、仙姑、昭應靈王、舍人等從學焉。江仙官往東京赴試途中遇虎,其僕登瀛被虎傷害,仙官心切赴試而去。帝雲遊天下,到河南桑(山)林間采藥;見枯骨鋪地,心為惻然。檢之失左腿,因取路旁向東柳木為骨,咒水點化,突然而起,喊虎尋主。帝憐之,收為童子。從至京,適仙官登第,途遇而怪之。帝啓以故,仙官未信,白於大吏。吏亦疑其荒唐,乃令撲仆地咒水,而皮肉溶化。驗之果係柳木代骨;求復活不得,心切皈依學道。帝曰後會有期,分袂而別。

大吏奏知真宗召見,授以御史;帝辭歸隱。後仙官為「同安縣令」,蒞任詢書吏,遂棄官從學;主簿張聖者聞之,解綬同往學習濟世。所過州郡,皆焚香拜迎。

仁宗明道元(1032)年,漳泉荒饑。帝竪旗約十日內,挽米舟以濟。果如言運到各澚,領給咸均。二年又患癘疫,帝於四月初七日步罡布斗,驅雷擊死魔王及千百鬼眾;民賴以蘇。玉皇聞其陰騭浩大,詔召昇天。景祐三(1036)年丙子五月初二日,帝偕妹吳明媽、妹夫王舍人,闔家自白礁飛昇。(▲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7.4.5第六版,※未完待續。

靖康二年(1127)高宗泥馬渡江,見帝在雲端禦寇;於紹興二十一年(1151;南宋,高宗)詔建廟白礁。孝宗嗣位,乾道七(1171)年,梁鄭公詳達部使者以「廟額」請,乃勅為『慈濟靈宮』,諡曰『大道真人』。慶元初(慶元元(1195)年)寇至,却退之;大臣啓奏寧宗,勅封『忠顯侯』。嘉定時復封『英惠侯』。理宗寶慶三(1227)年,封『康祐侯』。嘉祐二年封『正祐侯』,四年封『冲應真人』,五年『妙道真君』。明太祖鄱陽湖見帝助戰,洪武五(1372)年勅封『昊天御史醫靈真君』。

永樂七(1409)年孝慈皇后乳患,詔求醫。帝化為「道士」應詔往。太子引見「坤靈宮」,后以「遊方道士」辭之。帝奏曰用線脈便知病症。后密令將線掛環,帝診知曰木上鐵器。再將線纏貓,帝曰形似野獸,非熊非虎,莫非貓乎?后然之。線按手,帝曰肝脈火長而血凝,乃乳患也,當以炙之。后取屏蔽體,帝立於屏外,引線炙之立痊。成祖賜官不受,賜金却之。有白鶴繞殿,帝乘之而去。臨行曰:臣即高皇帝時助戰鄱陽湖者。及太子即位;洪熙元(1425)年御賜龍袍一襲,勅建宮殿春秋祭祀,加封『萬壽無極保生大帝』。事見《福建通》及《閩書》〈郡邑誌〉。

自「分香」泉城、桂(佳)壇、花橋(轎),各處有廟。而官香盛典,則惟城西文錦舖廟號『甲第』者,靈應尤著。前道憲王公太守沈公,特書『甲第官香四字,加以官即,送帝往白礁謁祖進香。自後數年一舉;沿途求藥治疾、丐符鎮宅者塞道也。今歲春仲,神擇四月二十日起程。時連邑大旱,制臺大人偕列憲在泉祈雨。至期啓轎(駕)而甘雨大至,越日到同邑,官民歡拜迎。馬巷通守樊公晉奉匾曰『霖雨均霑』、同安大尹張公學溥奉匾曰『甘雨隨車』,皆造廟拈香以答神貺於

自宋閱明數百年,帝之為靈昭昭也。而居勝地、揚神光,至今尚感動當道,則其煥文錦之輝,成甲第之盛,為郡中諸廟冠又何疑哉?因參考舊聞而紀廟右。乾隆五十六年辛亥(1791)桂月穀旦(八月中秋前吉日)里中孝廉陳雲程敬書勒石。(▲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7.4.6第六版。※依照「臺北州海山郡鶯歌庄役場」昭和9223日發行,今澤正秋編輯《鶯歌鄉土誌》頁115118,此碑當時在樹林「濟安宮」。但今日碑已佚失。

五﹒徵聯揭曉

泉郡龔孝廉顯鶴、僑厦汪進士杏泉同選。

【保生大帝】(▼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7.11.1第四版)12副對聯之前9副獲刻於廟柱)

(第一)(臺北大龍峒)黃贊鈞〈保世顯神功‧咒水當年消虎厄;安民深帝澤‧湧泉今日濟龍峒〉。

(第二)(臺北枋橋)劉育英〔得三〕〈保存祀事‧肇同民廟奠龍峒‧神盈鯤島;安濟生靈‧垂宋代公施大道‧世仰真人〉。

(第三)(臺北大稻埕)林硯香〈保合太和擅青囊秘傳‧登斯民于壽域;安居極樂仿白礁靈蹟‧建大帝之神宮〉。

(第四)(新竹)郭鏡蓉〈保我閩疆起死回生‧自昔功勳垂不朽;安茲龍邑禦災捍患‧至今豆薦猶新〉。

(第五)(臺北枋橋)劉育英〈保全后乳本婆心‧紫綫奏功錫以衮衣膺帝號;安妥神靈崇廟貌‧白礁肇祀分來香火護民生〉。

(第六)(臺北大稻埕)林硯香〈保我子孫黎民免除疾苦顛連‧誠哉大道;安于苞桑盤石俾享平和幸福‧允矣真人〉。

(第七)(臺北艋舺)黃坤生〈保惠庶民允矣好生洽帝;安全兆姓居然大道為公〉。

(第八)(臺中二林堡)洪由愷〈保世滋大溯桑梓敬恭‧敢忘帝力?安土重遷問蓬萊清淺‧永奠神居〉。

(第九)(臺南蔴荳口庄)林采藻〈保民無疆‧同邑湧泉施普濟;安瀾有慶‧鄱陽助戰著英靈〉。

(第拾)(臺中二林堡)洪由愷〈保祐瘴海蠻煙‧運到蒼黃無黑劫;安排汞爐藥鼎‧丸成紅白有丹方〉。

(第拾壹)(基隆)劉文達〈保濟體天心‧活人一樣長生藥;安懷同聖志‧壽世千金不老丹〉。

(第拾貳)(臺北艋舺)鄧旭東〈保養得真詮‧咒猛虎駕靈禽‧神通可想;安全沾厚澤‧傍圓山依淡水‧廟祀何慙?〉。

【神農大帝】(▼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7.11.2第五版)12副對聯之前4副獲刻於廟柱)

(第一)(臺南地方法院)趙雲石〈保民無疆惟神開物成務‧肆於時夏;安人則惠若農服田力穡‧乃亦有秋〉。

(第二)(臺北枋橋)劉育英〔得三〕〈保養在農功‧草昧未開居然俗尚狉獉罔知稼穡;安全資帝力‧倉廩既足敢不虔修黍稷用報馨香?〉。

(第三)(新竹)鄭以庠〔養齋〕〈保障仰神庥‧四野桑麻田峻喜;安居歌帝力‧萬年香火藥王靈〉。

(第四)(臺南地方法院)趙雲石〈保國護民託神靈之永庇;安居樂業拜神農以承庥〉。

(第五)(臺北大稻埕)潘濟堂〈保護龍峒‧八蠟首尊先嗇;安寧鯤島‧四時特重農功〉。

(第六)(臺北大稻埕)黃贊鈞〈保國在伏羲之後‧繼文字以農桑‧教讀教耕其義一;安民居黃帝之前,先衣裳而黍稷,足衣足食厥功同〉。

(第七) 黃贊鈞〈保國興農‧開后稷樹藝之道;安民教稼‧完燧人火食之功〉。

(第八)(臺中北斗街)多此生〈保厥居億兆民‧鑿井耕田是開世務;安汝止千百代‧飲和食德胥沐神恩〉。

(第九) 多此生〈保疆土序人民‧茀草誅茅功高五帝;安國家定社稷‧耕田鑿井利溥三農〉。

(第拾)(大稻埕)郭鏡蓉〈保世肫誠嘗藥著書‧願蒼生咸登仁壽;安民普徧勸農敦俗‧喜赤子共被帲幪〉。

(第拾壹) (大稻埕)張希袞〈保命著醫方‧察評熱辨寒溫‧人生無夭札之日;安民先教稼‧藝稻粱作耒耜‧粒食除飲血之風〉。
(第拾貳)(臺中北斗街)多此生〈保我子孫黎民‧食味別聲被色;安其服習教訓‧正德利用厚生〉。(全文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