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

前嶋信次〈臺灣的瘟疫神『王爺』與送瘟習俗〉2/7


13﹒南鯤鯓廟王爺像額頭傷痕的佳里傳說

佳里部落傳說南鯤鯓王爺的額頭傷痕,另有別種講法。

『往昔佳里部落的人們,長久以來都期盼王爺蒞臨。就在要駕臨時,有事發生。王爺到佳里南方的西港部落途上,遭遇「惡神」率數百萬「鬼卒」,燃起「鬼火」,人民非常害怕。南鯤鯓王爺請求北港媽祖(前嶋註:在嘉義北西四里餘,全島最大的「媽祖廟」,每年數十萬信眾前來此地進香)協助,與「惡神」戰鬥。敵勢強,終教「第三王爺」額頭負傷。因此,再向「土城子前嶋註:臺南西北約三里的海岸部落)」觀音佛祖借來「神兵」。「援軍」來時的樣子及戰鬥狀況,當地住民都清楚看見。住民們亦執刀棍,一致與「惡神」之軍作戰,遂得破之。王爺額頭傷痕,其後不管經過多少回治療,至今仍判然若現』(佳里部落‧謝玉輝採集)。

如上所述,可知:佳里與麻豆那邊之傳說,都是「第三吳府王爺像」額頭傷痕,只是依「場所」不同而生出不同傳說。

14﹒臺南在地的第三王爺傳說

「南鯤鯓廟」的「第三王爺」看似最具人氣,在臺南也有與祂相關的傳說,『故事』可以〈三王爺拔動大杉〉為題名。

從前,這位「第三王爺」不願意來臺南「代天巡狩」之際,清朝「知縣」就不准許該廟舉辦祭事信眾們懇願時,「知縣」將「王爺的神輿」綑綁上四根堅固的杉木材,說:『若這能以「神力」解開,就允許』。

信眾們對所言已綑綁的「神輿」,請求給予「三日時限」。於此期間,持續盛奏音樂。第三日正午,但見一隻黑貓跳至「神輿」上,發出銳利眼光。「神輿」無聲地脫離杉木材,飛進「知縣官邸」。「知縣」的眼為光照射,單眼失明,也只有允許「祭事」。「神輿」意氣揚揚地回到「本廟」。此後,人民尊信益篤,信者也更增加(西川讓採集)。

2其他各地漂流神船的境遇

21﹒佳里街「金唐殿」之漂流神船

「南鯤鯓廟」起源相似的,在其他地方亦有。其中一處是在佳里街,叫作「金唐殿」的小廟。詢其由來:

『「金唐殿」祭祀的是「三王爺」,這是昔日由「支那」來的「小舟」,神像安置其中,平安漂流到本島海岸,為部落住民拾得。其際有『神諭今後若每三年祭祀余一度,庄內當可防天災地變、各種危害,保護平安。以來,都有進行為該神明的每三年一次大祭

又在同一佳里街的「應元宮」小廟,祭祀著「金唐殿三王爺」的「分身」(佳里街‧山口尚採集

22﹒東石港有古廟安置漂流神船

雖已進入「新時代」,仍有地方原樣保存『王爺乘坐之神船』。東石郡東石港佳里更北方,約八里處的海岸部落)有一古廟,其左側有一小屋安置『神船』。有以下之傳說:

『昔日,部落某漁夫乘「竹筏」出海打漁,見外海漂來此船,卻無人搭乘。因而漁夫將之據為己有。不久,漁夫家與部落開始惡疫流行,人們流言這是因為隨便處置『神船』所致;建廟祭祀後,惡疫息止』。

還有一說,『占據『神船』為己物的漁夫一家立即死亡;部落流行起『像舟主同樣去死吧!』這話,是最兇狠的罵人話;被詛咒的對象,也立即會死。故「言之者」會給控告為「殺人者」。若非極激烈的爭吵,是不會將之說出口的;即便是平常,也是不可輕易將之說出口的。』

23﹒安平「妙壽宮」有來自臺灣北部的「漂流船」

臺南以西一里餘的「安平港」,曾是「荷蘭人」的「根據地」,昔年城址今仍存。這間稱為「妙壽宮」之廟,左側有細長家屋,其中安置了『神船』。「舟長」約四間,「寬」約七尺;「高」後方約二間、中央約一間、船頭約八尺;型同「戎克船」。「在地耆老們」說這約是距今六十年前的東西。現於船中置有稱為『朱府千歲(朱府王爺)』的神像,前標記『妙壽宮金萬安代天巡狩朱府千歲』。住民對「傳說」甚為漠然,只說出這似是來自臺灣北部的「漂流船」。

24﹒喜樹與灣裡兩部落間的糾紛

距「安平」約二里,沿海岸往南,有稱為「喜樹」的部落再跨過其南方的「二層行溪」河口,即有稱作「灣裡」的村落;二部落幾乎是相連。在「灣裡」也有「王爺廟」,其「前部」安置『神船』;根據「部落」的「傳說」:

『「喜樹」與「灣裡」這二部落昔時是共同奉祀同一間廟,祭典也是一起盛大舉行。

但在距今一百五六十年前,對岸「支那」廈門有盛大祭典,彼地之人,製造了長約五間大的『王爺船船中安置金色的葉府、朱府、李府三尊『王爺像』;幾位擔當「警護」的『將軍像』,與「雜具」類亦同乘,舉行浮於海面上的盛大祭典。四日後,將『船』放流於海上。此『船「帆船」,無人乘坐;約一個月後,漂流到「二層行溪」河口的「灣裡港」據說抵達前二日很不可思議,「部落」可聽見音樂與砲擊的聲音。

因此,「灣裡」與「喜樹」二部落「住民」,皆穿上新衣服,恭敬地出迎『神明』;更遵照神明指示,分別建廟祭祀。抽籤結果,「灣裡」廟方奉祀『三王爺神像』「喜樹」廟方奉祀『船體』與『護衛將軍像』等。

偶爾「喜樹部落」舉辦「祭典」,向「灣裡」借來『三王爺神像』進行祭儀。此「祭典」三日間盛大舉行,但是「祭典」終了經過四個月,「喜樹部落」並沒有將『王爺神像』返還給「灣裡」。各種爭執糾紛爆發後,變成要再度抽籤。據云其結果,『三位王爺神像』「喜樹」廟方,『船體』與『將軍像』由「灣裡」廟方奉祀

此事件後,二部落住民間的交情轉惡。不論在海上、在平地、在山地,在所有的地方,兩部落住民只要相遇,立即就有爭鬥發生。

距今六十餘年前,終於發生了「灣裡部落住民」殺害「喜樹」人。兩部落間戰爭初開,「住民」各執武器互鬥。其時正巧「南風」轉強,「灣裡」這邊婦女與小孩,準備了砂與石灰要丟擲攻擊敵方的眼睛。因為「喜樹」這邊眼睛張不開,趁其畏怯時,「灣裡」這邊橫掃「喜樹部落」。直到「官方」插手介入,戰爭暫止。其後二部落間來回幾度爭鬥,總算交情漸趨平復,返回到如今日般的和平狀態。但爭執原因仍在,『三位王爺像』今日仍安置於「喜樹」廟內,『船體』仍置「灣裡」廟前奉祀(灣裡‧友杉喬採集)』

25﹒二層行溪上游中洲部落的灣裡神船傳說

「灣裡」溯「二層行溪」往「上游」約二里,有稱作「中洲」的部落。於該處留有『灣裡神船』的相關傳說。

『流經「中洲」附近的「二層行溪」,往昔的一夜暴風雨;一艘船,「船頭」雖無人,却能自己時而溯上游,時而往下游。這是「灣裡王爺廟」的『神船』,據說自行離廟,經由附近運河」來到「二層行溪」。』

26﹒赤山寺及《臺灣宗教調查報告》結果

丸井圭治郎氏《臺灣宗教調查報告‧第一卷附錄第四頁12(大正7(1918)12月底調查),將全島的三四七六所祠廟,試依「創立源起」分類列表。「漂流船及漂流物」項下,全島共四十二所;其中「臺北廳」六、「宜蘭廳」六、「桃園廳」二、「新竹廳」三、「臺中廳」十二、「嘉義廳」三、「臺南廳」四、「澎湖廳」六。以上的「嘉義廳」與「臺南廳」,包含我至今田野調查「臺南附近之平野」於內,合計七所。

但這「漂流船及漂流物」項下,也有『王爺神船』以外者【註5;祭祀「漂流神船及王爺神像」者據云僅是少數。我覺得事實上,或許應較《報告》發表數字為多;但若不是針對全島祭祀『王爺』之廟調查,很難說其是確實的。【註5;臺中州大甲郡龍井庄「朝奉宮」祭祀的「連理媽」,是文政四(1821)年七月大颱風時,由大屯郡霧峰庄道士家流出的(鈴木清一郎《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》頁四七八);此即一例。

「漂流物」而創建廟的一例,是在臺南往嘉義途中的山地,「烏山頭貯水池」附近的「赤山巖」,現已成「寺」。大正二(1913)年「住職」陳倫,與其他十四名僧侶,聽聞福州鼓山之僧「古月」的悟道正定神通玄妙,堆柴引火,跳入其中燒死,而因此聞名之場所(〈自焚詳誌〉漢文記事,見『臺灣日日新報』T2.4.17第六版)。此處傳說:

『據「臺南廳」調查,清朝康熙年間,有一尊佛像漂浮海面,漂抵臺南管內「洲仔尾庄(前嶋註:洲仔尾連接於臺南北郊,昔為面海之所)」。人們見此不過是一大「青斗石」,重約千斤,儼然如菩薩。是以四方人民多數來觀,但要以「牛車」運搬此石像,卻移不動。時有「赤山堡五甲庄人」胡劍刀者,率先數日間沐浴齋戒,然後以「牛車」一臺運搬,立即輕如鴻毛可以運搬。惟至今日廟地處,重量復原,「牛車」不能動,遂在此地造茅屋一棟安置。顯靈之日極多(中略),據云於乾隆元(1736)年二月九日建立本廟』【註6【註6;杉山靖憲著《臺灣名所舊蹟誌》臺灣總督府大正5年4月18日發行,頁一二六「成文出版社」於民國74年3月,改書名《臺灣名勝舊蹟誌》再發行

亦即現化為「寺」者,原本是奉祀漂流到「臺南北郊海岸」的一尊『佛像』之廟。說其是『一尊佛像』甚為奇怪,應有人會想到:實際上這不也是『王爺像』!為何說此?若看稍早的『古地圖』,今日「赤山巖」地點即『王爺廟』,且其附近稱作「王爺宮庄」(明治三十年「陸地測量部」發行『二十萬分一地圖』、明治三十四年發行「臺南縣廳」藏版『臺南縣管內全圖』、昭和五年「臺南州」編纂『臺南州管內圖』等三例)我們若動用想像,「赤山巖」原本是奉祀『漂流抵臺南北郊海岸之神船的王爺像』,『神像』「烏山頭」彼邊住民拿去,建『王爺宮』來奉祀。後「佛僧」定住改稱為「寺」,『創建傳說』也逐步扭曲,我(前嶋信次)想不就是這樣,給說成『漂抵一尊佛像』嗎?

「赤山廟」距海岸七里已深入山地,若如我所想像:『漂流神船的王爺』不單由「海岸部落」奉祀,相當深遠山地也得以祭祀。那麼說起臺灣全島的數千廟內,祭祀『王爺』者會有多少呢?這斷然是超過其他,占多數的。原本祠廟中,將多種類神明合祀是極普徧的。若算進「從祀」,我想「王爺祭祀」會是驚人的多數。

若看丸井氏的『統計表』(大正7(1918)12月底調查),「主神位置是奉祀王爺」者(《臺灣宗教調查報告》附錄18)全島四四七,其中臺南嘉義總和二二一是領先的,臺中九六、新竹三三、臺北二○、阿緱一九、澎湖四四、南投九、桃園三、宜蘭二。本島是「以臺南為中心之平野」最大多數;往北即順次減少,澎湖島在「面積比率」則是非常多。

「主神位置是奉祀王爺」者全島四四七,數字僅次於「福德正神」六六九,占第二位。遙遙領先第三位的「媽祖」三二○。第四位「觀音」三○四。其次是「玄天上帝」一七二。其次是「有應公」一四三。其次是「關帝」一三二。「孔子」六、「阿彌陀佛」六是少數之例。

丸井圭治郎氏《臺灣宗教調查報告‧第一卷》原是「臺灣總督府」大正8(1919)331日發行。「東方文化書局」於民國63年春影印出版,書改名《臺灣的宗教》分上下2冊,「中國民俗學會(理事長婁子匡)」編,丸井圭治郎著。列為「亞洲民俗‧社會生活專刊」5657輯。上冊是本文、下冊是附表。台北市「捷幼出版社」於民國829月初版『複印本』(未完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